近日,2025年冶金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北科工研一直堅持搭建大平臺、承擔大項目、凝聚大團隊、取得大成果,本次共有9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牽頭一等獎2項,參與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三等獎3項,彰顯了北科工研在金屬軋制及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優異成績和高效軋制智能制造國家隊擔當。
獲獎名單
項目名稱 |
完成人 |
主要完成單位 |
獲獎等級 |
面向特鋼熱加工過程的高效智能化生產關鍵技術創新 |
邵健、肖雄、 宋勇、張學軍、 陳丹 |
北京科技大學,大冶特殊鋼有限公司、寶武集團馬鋼軌交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建龍鋼鐵有限公司、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北京金恒博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等 |
寬幅高品質中高碳鋼帶的高效生產關鍵核心技術 |
孫文權、 劉超、 江海濤、 田世偉、 何楊、劉濤 |
北京科技大學、新余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甘肅酒鋼集團宏興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山東鋼鐵集團永鋒臨港有限公司 |
一等獎 |
極薄高強帶材二十輥精密軋制智能控制技術研發與應用 |
楊庭松、 孫文權 |
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燕山大學、鞍鋼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沙鋼鋼鐵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學、廣西柳鋼中金不銹鋼有限公司、寧波寶新不銹鋼有限公司、江西新鋼南方新材料有限公司 |
特等 |
先進高強鋼智能矯平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及應用 |
孫友昭 |
武漢科技大學、襄陽博亞精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鋼研新冶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江漢大學 |
一等 |
漣鋼高品質薄規格鋼板熱處理產線關鍵裝備技術創新與實踐 |
宗勝悅、吳昆鵬 |
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冶南方(武漢)熱工有限公司、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北京科技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等 |
熱連軋高強鋼品規快速過渡與穩定軋制智能優化控制技術開發 |
姚馳寰 |
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等 |
長壽命大型鋁電解槽外殼用鋼板的研發與應用 |
程磊 |
北京科技大學、甘肅酒鋼集團宏興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蘭州理工大學、沈陽錦鐵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三等 |
超高強馬氏體鋼低內應力控制技術研究及應用以硅鋼為代表的特鋼軋制 |
何安瑞 |
邯鄲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學、河鋼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河鋼材料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三等 |
以硅鋼為代表的特鋼軋制模型及控制優化改進與數字化應用研究 |
無 |
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三等 |
獲獎項目介紹
面向特鋼熱加工過程的高效智能化生產關鍵技術創新
工程技術研究院邵健研究員團隊主持完成的項目“面向特鋼熱加工過程的高效智能化生產關鍵技術創新” 獲冶金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特鋼熱加工中長期存在復雜場景下精準物料跟蹤難、動態工況下多爐型溫度控制與能效管理差、面向多目標最優的多工序排產能力弱、工況不確定下質量問題多。針對以上難題,項目團隊研發了物料精準跟蹤與異常容錯技術、多爐型溫度智能與能效管控技術、多擾動下以成本和質量為目標的智能化建模技術,實現特鋼熱加工過程高效、智能化生產。依托研究成果,項目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8 項(已授權10 項),發表高水平論文19 篇,登記軟件著作權25 項,主持和參與制定行業/團體標準4 項。項目成功應用于大冶特鋼、馬鋼交材、撫順特鋼等8 家單位,近三年取得直接經濟效益5.02 億元。
寬幅高品質中高碳鋼帶的高效生產關鍵核心技術
工程技術研究院孫文權研究員主持完成的項目“寬幅高品質中高碳鋼帶的高效生產關鍵核心技術”獲冶金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該項目針對目前高品質中高碳鋼帶生產的痛點和難點問題,依托于大型鋼鐵企業寬幅板帶軋機已有裝備,圍繞產品研發和質量控制難題,研究寬幅大斷面中高碳鋼組織缺陷控制關鍵技術、寬幅高強中高碳鋼帶高精度與高效軋制技術、數智化柔性制造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并取得突破。依托研究成果,授權發明專利48項,形成了國家和行業標準6項,獲軟件著作權19項,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63篇。成果已在新鋼、漣鋼、寶武、酒鋼等企業應用,成功開發了X32、SK2、D6A等高端產品,近三年相關聯合研發單位取得直接經濟效8.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