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0日,由北京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北科工研”)承擔的“短流程無頭軋制極薄規格帶鋼的高精度板形控制技術及動態變規格FGC技術”項目中期評審會在一重集團大連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舉行。北科工研劉超、王奮嘉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了匯報,熱軋裝備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馬博、主任設計師廖欣陽等領導和專家聽取了匯報,對項目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對北科工研的技術實力與項目完成度表示高度認可!
以ESP為代表的無頭軋制技術作為一項鋼鐵生產革新技術,通過連續穩定軋制提高了板帶組織性能穩定性、均勻性和尺寸形狀精度。與常規熱連軋相比,ESP無頭軋制產線可生產超越過去極限尺寸的超薄、寬幅、高性能帶鋼產品,且具有單位能耗低,工藝流程短等優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由于無頭軋制長時間連續生產、帶鋼寬厚比大、金屬橫向流動特性復雜等特點,在實際生產中仍然存在軋輥熱凸度精細化控制難、軋輥磨損不均勻、軋制后期帶鋼斷面輪廓不規則、動態變規格過渡區軋制穩定性差等諸多難題。由于無頭軋制關鍵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核心模型多為“黑匣子”,不僅成為國內已建無頭軋制產線的痛點,也是中國一重在無頭軋制領域進行裝備研發和技術突破的瓶頸,嚴重制約了我國對無頭軋制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為了打破ESP無頭軋制的國外技術壁壘,北科工研團隊憑借多年來在熱連軋關鍵共性技術方面的技術積累和自主創新,針對作為短流程無頭軋制技術核心的高精度板形控制和動態變規格關鍵技術展開研究,內容包括輥系-軋件一體化變形仿真、板形模型設定計算、先進輥形技術開發、智能竄輥策略設計、動態變規格控制時序及工藝參數設定計算等,并在此基礎上集成一套完整的仿真計算平臺。結合中國一重在工藝設計和裝備制造方面的優勢,為其在進行熱軋產線的工藝流程和關鍵裝備的設計時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鞏固其“大國重器”領跑者地位,提高我國在鋼鐵制造領域的核心競爭力。項目團隊很好地完成了項目中期預定目標,下一步將繼續提高模型精度和完善平臺功能。